近日,
“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
话题引发热议,
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
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不少网友吐槽感到被冒犯,
直言不仅不希望自己的社交账号
被推荐给认识的人,
甚至还想要屏蔽“可能认识的人”,
不想被打扰、被窥视。
而根据媒体的测评发现,
部分APP的关闭推荐功能形同虚设。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侵犯个人隐私吗?
平台应尽到什么样的责任?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风和律师的专业解读!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侵犯个人隐私吗?
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可能认识的人”这一功能在很多社交APP中普遍存在,该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提高人际交往效率。然而,不少用户认为其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受到侵犯。从法律角度来看,个人信息和隐私权是复杂的法律概念,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不同类型人群的隐私偏好不同,因此,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分析。
以用户通讯录上的社交关系来说,判断是否构成隐私,需要符合社会一般理性标准,强调其“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性”。如果用户的社交关系既未包含其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密关系,他人也无法通过其社交关系对其人格作出判断从而导致其遭受负面或不当评价,则可能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等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会构成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简单来说,若平台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收集、处理和使用用户的私密信息,或者将私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则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如果平台处理的是公民个人姓名、性别等一般信息,虽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但涉嫌侵犯个人信息权。
平台应尽到什么样的责任?
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除了要确保信息收集最小化和及时删除之外,还要在处理个人信息时保持慎重,尤其要让用户拥有关闭某些功能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比如让用户可以禁止将通信录信息用于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等。
针对用户感到“被冒犯”的问题,平台在设计和运营“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功能时,应更加尊重用户的个人意愿和选择权,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及信息合理利用的关系,尽到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同时,提供清晰、明确的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如果APP利用收集到的用户信息进行不当的定向推送、广告营销等行为,用户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APP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