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诉览
浅议提高新闻稿件“命中率”
作者:范世林  发布时间:2019-04-02 10:59:44 打印 字号: | |

近日,一位热心写稿的法官朋友向笔者请教:他非常喜欢写文章,但就是苦于写出的内容总是文不对题,即便是下了功夫,投出去的文章也大多是泥牛入海、不见踪影。于是,急切请求帮忙指点,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在媒体上发表的“命中率”?由此,重新燃起了笔者多年来对新闻宣传事业学习实践与研究的理性思考,并联系自己曾担任《临汾铁道报》总编辑和兼任中国新闻出版报特约记者等方面的阅历与经验,就怎样提高新闻稿件的“命中率”谈点自己的一孔之见:     首先是认真研究媒体。坚持经常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学习与研究,是所有记者和通讯员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为哪家媒体写文章、投稿件,就得注意学习、观察、研究哪家媒体的刊载内容。就是要精心观察这家媒体都设立一些什么样的栏目,近期重点报道和宣传导向是什么,每篇文章都惯用一些什么样的标题,以及他们在各个栏目上采用的文体和发表的图片,还有刊载文章的篇幅长短与语言表达、惯用风格等,都应该认真学习并分析研究。然后,有的放矢,投其所需,写其所无,填其所空,这样就可以使所写的稿件,明确目标,紧扣主题,内容精准,容易发表。前些年,笔者热衷于撰写小言论,也非常喜欢阅读报纸上刊登的这类文章,尤其是人民日报一版上的“今日谈”。并在一次外出时,听说一些县乡政府对下拨给农村的扶贫款项有层层扒皮的问题,于是就连夜赶写了题为《切莫“雁过拔毛”》的言论,没想到很快就被《人民日报》头版采用。这便是自己经常研究媒体的益处。


其次是提升写作水平。要想发表新闻稿件,就得学会采写文章;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就得提高写作能力。而如果大家手头有了新闻素材,但又缺乏一定的文字驾驭和写作技巧,就如同家里买了许多美好的食材,却又缺少为炊的巧妇,做不好或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一样。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撰文写稿能力。这就要求大家,多注意学习、研究和掌握媒体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如,消息报道的格式要素与特点有哪些?人物通讯的语言表达及主人公先进事迹的思想过程是什么?新闻评论的理论导向、写作要领与论点论据如何体现?散文、诗歌中的文学语言与抒情结构怎样?图片报道的取景角度与瞬间抓拍要领以及说明文字的表述如何?记者是怎样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报道的?所有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开头结尾都有哪些基本要求?这些都需要大家有一个耐心细致的深入研究。


第三是善于捕捉信息。有句老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文章”。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那些善于写作的行家里手,都有可能随时发现具有采写价值的报道素材。可是,眼皮子底下经常出现的一些新闻事件,往往会在个别没有写作经验、缺乏新闻意识的同志面前,被睁着眼睛、活生生地溜掉。即便这样,他们还是抱怨说:“怎么写作总是找不到题材啊”“我就没有可写的东西啊”“也不知应该写点什么好”。所以说,每位热心写作的同志,都要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捕捉信息的良好习惯。要习惯于在全局的高度上想问题,在媒体的角度上想事情,在读者的适度上想效果,把一些读者比较关心、群众喜闻乐见、有益改革发展的内容,及时地挖掘出来,加工整理,精雕细刻成高质量的文字材料,第一时间报道出去。这才是我们写作骨干、宣传干部和记者、通讯员应尽的职责和光荣的任务。


第四是力求快速成文。我们常说的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以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上讲,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的人群在最快时间内得以了解。因此说,新闻稿件的时效性非常强,大家必须具有勇于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不想吃苦、不愿付出、不肯思考是绝对不可以的。同时,还要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的原则,把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内容很新颖的报道素材,又快又好地撰写成文,最大限度地广泛宣传。所以说,在掌握了大量素材,了解到报道线索以后,必须抓紧时间,迅速动笔,立即完稿,尽快投递,让广大读者及时进行享用,否则就会时过境迁、失去意义。


(作者为太原铁路运输法院副院长)  范世林

 
来源:山西法制报
责任编辑:周瑞光

法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8号      邮编:030024